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20年版)中的相關條款,藥品用氧氣的品質把控與化驗工作,基本上是參照二部,不是四部,四部主要包含的是通用的技術規范、藥物輔助材料和藥品包裝材料的標準,而詳細藥品(比如藥用氧氣)的質量規范則收錄在二部。
即便如此,四部里通用的檢測規范為二部中針對個別藥品的檢測奠定了技術根基和方式支撐,在分析藥用氧氣時,其檢測規范雖然是在二部里直接確立,但這些規范本質上也歸屬于藥典的物理化學分析通用技術領域。
依據《中國藥典》2020年版的相關規范,本文對藥品氧氣檢測方法進行了系統梳理,具體內容涵蓋各項技術指標與實施流程。
1. 氧含量測定
- 標準要求:氧(O?)含量不得少于 99.5% (ml/ml)。
- 主要分析技術:
- 順磁分析法這是測量氧氣數量最普遍、最精準的技術,氧分子具備顯著的順磁特性,順磁氧分析裝置借助這一物理特點,經由檢測樣品氣體在磁場中的磁化程度或熱磁效應,能夠精確判定氧氣的含量,這種技術靈敏度極高、反應迅速,是藥品標準中認定的首選技術。
2. 一氧化碳(CO)測定
- 標準要求:含量不得高于 0.0005%(5 ppm)。
- 主要分析技術:
- 檢測管法:這是一種簡單快捷的現場檢測手段,可以定性或半定量分析。氣體流經填充了特定化學物質的玻璃管,一氧化碳和該物質發生作用后出現顏色轉變,通過觀察變色部分的距離能夠推算出其含量水平。此方法費用不高,適合常規抽查和初步篩選。
- 紅外光譜法(IR)一氧化碳分子對特定紅外波段,即四點六微米附近,有獨特的吸收現象。紅外分析儀器能夠實現精確的成分測定,其檢測能力很強,適合作為實驗室驗證鑒定的可靠手段。
3. 二氧化碳(CO?)測定
- 標準要求:含量不得高于 0.03%。
- 主要分析技術:
- 檢測管法運作方式與偵測一氧化碳相似,通過二氧化碳和特定化學物質(例如氫氧化鋇)相互作用產生的現象,比如溶液變得混濁,來判定其含量。
- 紅外光譜法(IR)二氧化碳在4.3微米距離上有一個顯著的紅外線吸收點。紅外線檢測設備是測量二氧化碳多少的主要方法,它選擇性強,測量準確度高。
4. 水分(H?O)測定
- 標準要求:含量不得高于 0.0067%。
- 主要分析技術:
- 電解濕度法(五氧化二磷法)這是檢測極微量水分(每百萬份中含有的重量)的成熟技術,氣體試樣流經裝有五氧化二磷(P?O?)的電解裝置,其中水分會被五氧化二磷吸附,并經由電解分解為氫氣和氧氣,依據電解時產生的電流值能夠推算出水分的多少,這種技術非常靈敏,是藥品標準中規定采用的分析手段。
- 露點法達到使鏡面接觸氣體時凝結出液態水或固態霜的臨界溫度,也就是露點溫度,之后利用該溫度值通過表格查詢或數學推算,便能確定含水量信息。當前新型的自動測量露點的設備,其準確度較高,而且使用起來比較簡單。
總結
關于醫用氧氣的確切品質規范,例如其純凈程度以及雜質的最高允許含量,這些內容都在《中國藥典》2020年版中明確記載著,并且有詳細的規定,需要嚴格遵守。二部,不過這些分析手段都屬于理化分析的基礎方法,具體來說,運用到的技術有:
- 順磁分析法用于高精度測定氧含量。
- 紅外光譜法和檢測管法用于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檢測。
- 電解濕度法(五氧化二磷法)用于痕量水分的精確測定。
這些技術聯合起來,形成了藥品氧氣完善的監管網絡,通過嚴格把關,保障了它作為高風險吸入性藥物的安全性,也確保了它的實際作用。